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统计资料 > 统计分析 > 文章正文

中山市2017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部门、各镇区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持续呈现的经济下行压力,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认真克服各种困难问题,积极弥补各项短板不足,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前三季度,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积极向好,新旧动能持续转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一、整体经济积极向好
  经省统计局核算反馈,前三季度中山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2567.1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提高0.4和0.1个百分点,整体经济运行保持在中高速区间,呈现稳健增长、提质增效的良好势头。其中,第一产业下降2%,第二产业增长7%,第三产业增长8.6%。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8:52.9:45.3。
  (一)生产领域平稳加快。
  1.工业经济持续向好,高端、先进化特征更加突显。
  前三季度,全市309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144.7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占GDP总量的44.6%,贡献率达43.4%,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为全市经济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支柱产业看:工业支柱行业快速增长,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2.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9.8%,均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增速,对规上工业的贡献率合计68.3%,拉动规上工业增长5.3个百分点。从动能转换看:工业新动能加快发展,规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增长较快,增速分别达到14.8%、12%、8.2%,成为拉动全市工业稳增长的主要产业。从大型骨干企业看:大型骨干企业发挥主体作用,108家亿元大型企业增长9.2%,578家中型企业增长8.4%,成为拉动全市工业稳增长的主要支撑。
  2.服务业加快发展,增加值权重和贡献率不断提高。
  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163.8亿元,增长8.6%,增速比上半年提升0.3个百分点,排在珠九市第4位。占GDP总量的45.3%,贡献率达50.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为全市经济稳增长发挥了支撑作用。从行业规模看:其他服务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增加值总量靠前,分别占GDP的19.8%、8.9%、7.1%和5.6%,成为我市服务业的主导行业。从营业收入看:规上服务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1-8月实现营业收入191.1亿元,增长7.9%。其中:“十二行业”发展迅猛,营业收入实现60亿元,同比增长28.2%,直接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93个百分点。从税收看:三产税收实现218.3亿元,增长15.5%,占国地两税的41.9%。
  (二)需求领域增势较好。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重大项目贡献突出。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928.2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排在珠九市第5位。从投资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第三产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位居前列,继续发挥主要带动作用。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32.1亿元,增长30.9%;第三产业投资678.2亿元,增长15.7%;房地产开发投资468.2亿元,增长15.6%。此外,工业技改投资175.7亿元,增长11.7%。民间投资643.7亿元,增长8.7%;港澳台及外商投资136.7亿元,增长10.6%。从重大项目看:新开工亿元以上非房地产项目达到78个,完成投资92.1亿元,增长12.3%,全部施工在建项目达到282个,增长21.6%,完成投资276.1亿元,增长25.5%,成为全市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2.消费市场保持平稳增长,新兴消费快速发展。
  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2.2亿元,同比增长9%。从消费领域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895.4亿元,增长9.4%,占全市社消零的91.2%,仍是当前我市社消零增长的支撑领域。而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86.8亿元,占全市社消零的8.8%,增长仅为5.1%。从重点行业看:汽车、石油及制品类贡献较大,分别增长11%和11.7%,合占限上批零企业零售额的56.8%,合计拉动限上批零零售额增长6.2个百分点。从大企业监测看:前三季度亿元以上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长5.5%,比上半年下降0.5个百分点。从市场新亮点看: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限上商品零售额实现7.9亿元,增长22.2%,快于全市社消零增速13.2个百分点,成为消费品市场的新热点。
  (三)民生领域继续改善。
  1.就业形势保持良好。9月末,全市“四上”企业从业人员104.33万人,同比增长3.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与6月末持平;新增就业人员4.59万人,比6月末增加1.45万人。
  2.居民收入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前三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41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886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比全省增速高1.4个百分点,比当期全市GDP增长高1.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分别为34884元和24418元,分别增长10.6%和10.7%。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收缩为1.42:1。
  3.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前三季度,全市物价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累计上涨1.6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保健类、居住类、交通和通信类价格走高,分别上涨10.5%、2.9%和1.8%。
  (四)市场预期稳定向好。
  1.从生产者预期角度看:企业界对市场预期信心较好,9月份全省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8,较8月上升1.9个百分点,已经连续第19个月居于荣枯线上,也是自2011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点。
  2.从投资者预期角度看:企业界和民间对当前经济可持续性看好,前三季度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实现175.3亿元,同比增长11.7%;民间投资实现643.7亿元,占全市投资的69%,增长8.7%。
  3.从先行指标看:前三季度,中山工业用电量累计增长9.6%,其中制造业用电累计增长11.3%。
  二、提质增效稳步推进
  (一)企业经营效益稳步提升。
  前三季度,全市工业企业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工业销售产值实现5195.7亿元,增长9.7%。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00.9亿元,同比增长12.2%。工业税收实现253.5亿元,增长9.1%。亏损规上工业企业比上半年减少78个,亏损面比上半年收窄2.52个百分点。
  (二)财税收入增长较快。
  前三季度,来源于中山的财政总收入实现695.6亿元,增长60.4%;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2.4亿元,同比增长10.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7.2亿元,增长11.5%。国地两税收入实现520.6亿元,增长11.7%;其中,国税356.9亿元,占两税收入的比重为68.6%,增长24.2%;地税163.7亿元,占比为31.4%,下降8.4%(按可比口径增长25.9%)。
  (三)出口和利用外资提速增长。
  前三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实现2008.6亿元,同比增长26.8%。其中:出口1616.2亿元,增长31.8%;工业出口产品交货值增长11.3%;进口392.4亿元,增长9.8%。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成效明显,新批设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企业)175个,同比增长73.3%;合同外资金额6.2亿美元,同比增长60.3%;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6亿美元,同比增长19.3%。
  三、结构优化进一步提升
  (一)产业结构优化继续推进。
  受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三新”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我市产业结构优化进一步推进。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长8.6%,增速比第二产业快1.6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45.3%,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也比当期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权重高0.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服务业主导全市发展的特征更加明显。
  (二)新兴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前三季度,我市新兴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一是技术创新含量较高的现代工业发展加快,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34.7%,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3.6%,“工作母机”增长12.5%,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12%,均明显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二是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限上商品零售额增长22.2%;文化艺术业、娱乐业、其他服务业、商业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业收入增长较快,其增速均超过30%。
  (三)投资的社会效益更加突出。
  前三季度,全市投资的社会效益更加突出,基础设施投资提速,增长30.9%,占全市投资的14.2%,主要投向道路、交通、水利、能源、环境设施等领域。非房地产项目贡献突出,5000万元以上非房地产投资项目399个,完成投资304.7亿元,增长22.7%,占全市投资总量的32.8%,进一步改善了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结构。
  四、发展的可持续性增强
  (一)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8.1万元/人,同比增长9.1%;产品销售率为94.9%,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加值率为110.2%,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之比改善为1.14:1。
  (二)发展方式更加绿色。
  前三季度,全市工业节能减排、绿色转型见成效,工业能源消费和节能降耗状况表现趋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49%,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速比上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同时,能源消费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液化天然气、城市生活垃圾燃料、生物燃料消耗量均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多。
  (三)发展成果与民共享。
  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城乡社区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等领域支出分别增长120.1%、88.4%和21.3%;而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继续扩大,分别占全市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15.7%、7.1%和6.8%。
  五、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工业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
  今年以来,中山工业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的良好态势,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速均保持7.5%,为全市经济稳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从短板和风险来看,我市工业经济运行仍存在下行压力:一是工业稳增长基础有待巩固,前三季度我市工业稳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国庆中秋假期之前较多企业赶工”等因素叠加影响。二是工业三大现代产业呈现较大的下行压力,“工作母机”、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回落11.6、2.2和1.8个百分点。三是部分亿元以上企业发展动力不够,940家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仅增长6.8%,低于规上工业增速0.7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总量82.9%与对规上工业贡献只有74.3%不相宜;2361家小型和43家微型规上工业企业分别只增长4.7%、-45%,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四是工业利润出现下滑,规上工业利润增速从一季度的19%、上半年的10.6%下滑至前三季度的6.5%,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增长水平。
  (二)服务业主要行业发展不均衡。
  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长8.6%,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提升0.5和0.3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支撑行业。但从服务业六大行业看:除其他服务业外,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增速均低于全年服务业预期增长目标和当期服务业增速。从服务业相关核算指标看:商品房新增销售面积、水路运输总周转量、证券总成交额等3个指标为负增长,拉低了全市服务业增速。其中: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商品房新增销售面积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两大短板指标。
  (三)投资结构不合理和部分领域疲缓并存。
  一是投资结构不合理仍较突出。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5.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权重达到50.4%,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分依赖房地产开发投资拉动的现状尚未扭转。二是房地产市场不确定因素犹存。前三季度商品房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分别增长12.4%和72.7%,而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5.2%,商品房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合计是销售面积的8.1倍,加大了全市商品房去库存压力。三是工业领域投资增长疲缓。前三季度工业投资、装备制造业投资个位数增长,制造业投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为负增长,将会影响全市工业发展后颈。
  六、下一步工作建议
  第四季度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做好第四季度经济工作,事关全市发展大局。下阶段,建议既立足当前,抓好经济稳增长工作,积极查找差距,弥补短板不足,努力完成全年经济工作任务;又立足长远,培育增长新动力,增创中山发展新优势。
  (一)做好四季度经济工作,完成全年经济发展任务。
  一是切实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防止企业非正常减产、停产乃至破产,避免由此引发上访、群体事件等社会管理问题;二是统筹解决建设用地规模、征地拆迁、规划刚性约束等现实问题,推动部分重点项目、大项目能在较短时期内落地生根;三是着力消除部分行业增速放缓、个别大企业减产停产对全市经济增长带来的不良影响,不断巩固和积累工业经济稳增长的积极因素,努力完成全年经济发展任务。
  (二)抓好企业上规上限管理,提升全市经济发展内涵。
  着力抓好企业上规上限、入统入库管理工作,对比“五证合一”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全面摸底和梳理全市各类达到上规上限条件而未入库入统的企业情况,强化各类政策支持,推动更多的准规模企业和准限上企业提升为入库入统的“四上”企业,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为我市经济稳增长提供保障支撑。同时,抓好亿元非房地产项目投资,提高亿元非房地产项目对全市投资增长的支撑和贡献强度。
  (三)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推动增长动能接续转换。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体经济十条”政策,积极打好降成本组合拳,切实降低企业的税收、用地、社保、用电、运输、融资、制度性交易等负担,支持工业企业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利用率,支持培育制造业新兴支柱产业,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二是大力发展新经济,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三新”经济,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动能接续转换。
  (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竞争新优势。
  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发挥创新在制造业转型和高精尖产业培育中的核心作用,优先支持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研发创新,组织力量对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进行专项攻关,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进,赋予中山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形成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
  (五)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打造现代高端产业体系。
  充分利用中山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结合处于自贸区域网络中间的区位优势,加大重点项目、大项目的招商选资力度,以翠亨新区和火炬区为主要载体,以跨国公司、央企、大型民营企业为主攻目标,积极谋划引进世界级的高端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项目,既弥补当前我市新增产能欠缺的现实短板,又加快打造中山现代高端产业体系。
  (六)积极用好资本市场,推动优秀企业上市发展。
  全力支持和推动优秀企业上市,出台比周边城市更具竞争力的上市激励政策,为IPO上市和挂牌“新三板”企业和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发挥资本市场对企业的杠杆效应,发挥全市上市和挂牌企业在全市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加快发展中的引领和拉动作用。

附件下载: